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宫教育
关于大连市流动儿童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的调研
作者: | 发布时间:2010-12-21 | 来源:本站原创

一、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

  根据2007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市11个区市县共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3.72万人,其中农民工子女为9.3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17.3%。在农民工子女中,总数超过1万人的区市县有3个:甘井子区2.99万人、金州区1.67万人、开放先导区1.18万人;比例超过30%的区市 县有5个,分别是:旅顺口区37.9%、甘井子区34.7%、开放先导区34.6%、长海县33.3%、金州区31.4%。辽宁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 就读人数已达到14.3万人,大连市占全省的65%。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性别比较高,男孩占55.17%,女孩占44.83%,性别比为 123.09。

  二、流动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到: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须的桌椅也没有。大部分 流动儿童课余时间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他们虽然身居城市,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多 数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 【咛宸治觯�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流动儿童自身面临的问题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 生计,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 少,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父亲学历多为初中(50.3%),母亲学历多为小学和初中(分别为 30.7%,43.3%)。有的家长甚至是文盲,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 予有效的帮助,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当流动儿童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时,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 少,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堪忧。流动儿童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少部分流动儿童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 好,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学习问题,遇到困难能虚心向老师和同学�笾�,学习成绩优良。但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 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欠佳,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流动儿童随父母的流动经常转学,受各地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及升学制 度制约,部分流动儿童难以适应城市教育,跟不上本地的学习进度和课程,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自卑,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的只能变成留级生。调查数据 显示,2.26%的流动儿童经常逃学,有14.32%的流动儿童留过级,28.58%的流动儿童转过一次学,15.97%的流动儿童转过2次以上学。有 34.48%的流动儿童担心父母带自己到别的城市。然而对未来的城市生活,流动儿童普遍期待较高。因为从小就在大连,83%的流动儿童喜欢大城市的生活, 并希望继续留在大连,他们比父辈更适应和向往城市生活。

  流动儿童失学率偏高,存在学习间断现象。流动儿童在“流出”——跟随父母到城市上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学习间断性问题,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半 年以上。虽然大部分家长在带孩子到城市前就为孩子落实好了学校,但有些孩子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匆忙跟随父母到达城市后,由于很难找到合适的学校而辍学一 段时间。还有一部分“�亓�”的学生回到家乡后也不及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中国儿童中心资料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较高,达到9.3%;适龄流动儿童不 能入学表现尤为突出,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的孩子还只 上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人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失学儿童“童工”问题突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数据 显示,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这严重侵犯了儿童的基本权益。大连市有4.66%的流动儿童辍学在家。

  流动儿童卫生状况较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流动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的问题。由于流动儿童父母自身的卫生习惯和观念就不是很好,又忙于生计,居住环境恶劣,致使一些流动儿童常时间不洗 澡、不换洗衣服;经常不洗脸、不刷牙;放学回来饿了,手也不洗,抓起东西就吃,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调查显示有10%以上的流动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刷牙洗 脸。调查中有一个特殊案例,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接收了4名来自瓦房店同一个家庭的流动儿童姐妹,老大13岁,老四9岁,同时入学上小学一年级,姐妹4 个从小到大从未洗过澡,学校老师领孩子去洗澡,孩子们很好奇、很害怕,怎么也不洗,老师满澡堂追着几个孩子洗澡。

  流动儿童健康状况隐忧颇多。由于受经济困难和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生活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在严 重威胁着流动人口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影响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许多流动儿童只能满足温饱,根本谈不上全面、均衡的营养,父 母也缺乏合理搭配营养的意识。调查显示,有18%的流动儿童有吃不饱饭的情况,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或喝一杯牛奶的只占52.3%,患病自行买药的流动儿童 占37.56%,到个体诊所就诊的占19.88%。

  2、流动儿童家庭存在的问题

  流动儿童居住条件狭小。多数流动儿童生活在“城中村”,在经济条件、公共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中心区有很大差距。他们大多生活在城郊接合 部,居住的房子多是本地居民专门为出租而建造的简易平房,屋里冬冷夏热,四周住满外地人,垃圾成堆,卫生条件极差。数据显示,流动儿童家庭住房面积多为 30-60平方米,其中71.8%的住房来�词亲饨瑁�有19.26%的流动儿童家庭住房面积只有10-30平方米,55.59%的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 学习房间。

  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简陋。因居住空间狭小,多数流动儿童写作业时,用的是矮小的饭桌和窄小的椅子,或是把一块木板放在床上临时当成桌子用。家里 做饭时,孩子只能搬到屋外写作业,有的甚至只能一直蹲着。调查数据显示,有26.94%的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书桌,只能趴在小椅子上学习,或在床 上写作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学生就根本找不到可以写作业的地方,有的连睡觉也无法保证。

  流动儿童家务负担繁重。大多数流动儿童在课余时间都要帮父母做家务。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已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 母能全身心地去外面挣钱。像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都是尚未成年的他们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还有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帮父母做工、打杂, 晚睡早起。

  流动儿童课余生活单一。因家长工作时间比较长,与城市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兴趣小组或各种学习班,玩电脑、上网等活动相比,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休息场地,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数据显示,只有32.08%的流动儿童参加��特长班的学习。

  流动儿童常常被家长当成出气筒任意打骂。流动人口在城市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城里人歧视等巨大压力。回到家 中,只要孩子稍有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很容易就会被家长“暴打”以发泄心中怨气。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坚持认为“不打不成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 稍有下降,就会遭到家长的打骂。


第1页 第2页 

(黄永波)
返回顶部
分享到:
0
协会简介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成立于1988年9月15日,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由各类青少年宫、青年宫、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 青少年活动营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机构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详细>>>
通知公告 查看更多 >>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关于征集《青少年宫...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关于批准《青少年宫...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会员发展管理办法
关于交纳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第七届会...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关于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服务专题...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关于召开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第七届会员...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七届理事会会长、副...
友情链接: 民政部 | 中国共青团 | 中央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党建 |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 中国少年先锋队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 | 浙江校外教育 |
 
Copyright © 2020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0号南楼514
电话:010-67018100 电子邮箱:zggxhyb@126.com
京ICP备13017336号 京ICP备13017336号-3 京ICP备13017336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740号
扫描关注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