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信息?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出今天的主题:烧水、沏茶)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1、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和你的同桌合作,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2、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 3、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最快喝到茶的方案。(不用教师刻意的引导,通过节省下时间的数字直观感受,学生很容易能找到最佳方案) 4、小结: 师: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如果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让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心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出示例3,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3图) (1)师: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各1分钟。 生2:这只锅每次只能放2只饼。 (2)师: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生:一只饼,要烙两面,每面1分钟,那就是2分钟呗。 (3)师:对,那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生1:2×2=4分钟。 生2:不对,也只要2分钟。 师:谁有道理?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2分钟。(教师边叙述,边用课件出示表格) 
(5)拓展:那如果烙3张、6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小明妈妈突然想到自己家还有个大号的平底锅,每次能放4个饼,烙熟一个饼也是2分钟(每面各要2分钟)。 (1)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2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分钟呢? (2)摆一摆,说一说 师: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 可以先用你们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画在草稿本中。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4)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点击课件),烙6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堂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设计意图:根据情境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材处理上,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指出一些危险的、错误的节约时间的办法,如走路看书等。) 2、小明的妈妈看我们班孩子这么能干,她正好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鍪纠�1)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 一件一件的去做,需要38分钟,要想合理安排时间,就应该抓住烧饭这一环节,争取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项工作。(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作业布置 1、收集一条跟珍惜时间有关的名言名句做座右铭 2、晚上给辛劳的父母泡一杯热茶,并能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一起讨论、设计一份合理的学习或生活方案,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落实。 六、教学反思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探究出最优方案。
|